国债科普 - 什么是国债
🏦

国债科普 - 什么是国债

Tags

什么是国债

国债又称公债,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。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,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向投资者出具,承诺在一定时间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。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,所以在一国债券市场中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,往往被公认为是安全的投资工具。

国债有哪些主要功能?

国债的基本功能包括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:一是弥补财政赤字、筹集建设资金、弥补国际收支的不足;二是形成市场基准利率,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;三是作为机构投资者融资的工具之一,可调节短期资金的余缺;四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,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。

国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?

国债作为一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债券,具有以下主要特征:
  • 安全性高,以国家的信用作为国债还本付息的保证,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;
  • 流动性强,信用等级高,在市场上容易变现;
  • 收益稳定,价格波动幅度较小。

我国国债具体如何分类?

  • 按债券形式分类
    • 储蓄国债: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,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,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,不可流通且记名的国债品种。在持有期内,持券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取现金,可以到购买网点提前兑取。按照记录债权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。
    • 记账式国债:以电子记账形式记录债权,由财政部面向全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,可以记名、挂失、上市和流通转让的国债品种。由于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均采用无纸化形式,所以效率高,成本低,交易安全性好。
  • 按付息方式分类
    • 贴现国债:在票面上不规定利率,往往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,到期按面值支付本息。
    • 附息国债:利息一般按年或半年支付,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。
  • 按票面利率分类
    • 固定利率国债:票面利率在发行时确定,在国债的整个存续期内保持不变。
    • 浮动利率国债:付息的利率一般为相同期限的市场利率加上一个固定利差来确定。
  • 按债券发行期限分类
    • 短期国债(1年以内)
    • 中期国债(1年以上,10年以下)
    • 长期国债(10年以上)

我国国债市场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?

国债市场是国债发行和交易的场所,一般由一级发行市场、二级交易市场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市场组成。其中,二级市场根据交易场所不同又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。当前,在我国国债场内市场主要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,场外市场主要是指银行间市场,风险管理市场主要是指利率衍生品市场。

我国国债发行市场采取什么样的发行模式?

我国国债发行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:
  1. 以市场化的招标方式向国债一级承销商发行可上市国债;
  1.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,比如商业银行和财政部门所属国债经营机构,出售不上市的储蓄国债;
  1. 以定向招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定向国债。

我国记账式国债发行的参与主体有哪些?

记账式国债采用面向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。承销团成员包括从事国债承销业务的商业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。根据财政部的安排,2012-2014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为55家,含17家甲类成员、38家乙类成员。按机构类别来看,含31家中资银行、18家证券公司、3家外资银行、2家保险公司,以及1家政策性银行。

我国国债交易的参与主体有哪些?

我国国债市场包括场内和场外市场。场内市场以沪、深交易所为主体,参与者为非银行金融机构、企业与个人投资者。场外市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,包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的场外现券、回购交易以及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。同时,场外市场还有主要供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商业银行柜台市场。
机构投资者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,已经成为国债市场的主流。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,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的类型逐渐增多,国债的投资者也逐步多元化。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,截至2012年末,市场交易主体从启动之初的16家商业银行总行,增加到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上万家。其中,商业银行持有记账式国债余额的占比为67.66%,是第一大国债投资者;其次为特殊结算会员,占比22.06%;第三为保险公司,占比4.37%;基金公司占比1.48%,而证券公司只占比0.04%。

我国国债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是怎样的?

银行间债券市场以交易双方一对一询价方式进行交易,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做市商制度,这对于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、流动性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。交易所债券市场采用“竞价交易、撮合成交”方式进行交易,也可通过交易所的固定收益平台进行交易。

国债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关系是什么?

作为利率类金融产品,国债的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:当市场利率上升时,国债的价格下跌;当市场利率下跌时,国债的价格则会上升。
市场利率与国债价格的这种关系,使得人们在持有金融资产的安排上可以在货币与国债之间自由选择,灵活配置。如果预期利率将下跌,则人们可能倾向于少存货币、多买国债,以便将来国债价格上涨时卖出获利;反之,若预期利率上升,人们则倾向于多存货币而少持国债,即把手里的国债转换为货币,以避免将来在国债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。

我国国债市场规模有多大?

我国国债自1981年恢复发行以来,发行规模不断扩大。1981-1984年期间每年国债发行总规模约40亿元。1997年以来,国债发行量快速增长,发行量与GDP的比重也稳步提升。1997年,共发行国债530亿元,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.67%;2011年我国全市场发行国债1.54万亿元,占当年GDP的3.26%。
伴随着债券发行量的增加,国债的存量规模也随之扩大。截至2012年末,我国国债存量已达到7.6万亿,约合1.2万亿美元,超过所有已上市国债期货国家上市当年的国债存量。

我国国债覆盖的期限范围是否广泛?

目前,我国国债已经形成从3个月到50年的短期、中期、长期和超长期兼备的较为丰富的期限结构,期限覆盖范围广泛,中长期国债的占比明显高于短期品种。截至2012年末,我国国债规模为20.45万亿元。其中,4-7年期以上的为5.45万亿元,占比26.72%,居各期限品种规模之首;其次是1-4年期的5.43万亿元,占比26.54%;7-10年期的为4.46万亿元,占比21.84%。总的来说,我国国债市场上剩余期限在4-7年期的国债存量规模相对较大。

我国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是否活跃?

随着我国国债市场存量规模的不断增长,现货交易量和流动性也大幅提升。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国债现货交易的主体市场,2012年银行间市场记账式国债共成交9.13万亿元,换手率达到1.4倍左右。这一换手率水平与日本上市国债期货时相当。
可交割国债的存量和流动性水平是防范市场操纵、保障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从可交割债券的存量和流动性水平来看,截至2012年末,我国国债市场上剩余期限在4-7年期的记账式国债存量约为1.9万亿元,存量规模相对较高。剩余期限在4-7年的国债在2012年总成交量约为3.3万亿元,换手率为1.7倍左右。
 
 
注:以上内容为摘录